2019届高考语文模块分类复习10

2019-02-16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要求“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先要了解比喻辞格的基本特征,然后选择好设喻的角度。一般有这样三个角度可供选择:“重理轻文”、“重文轻理”抑或“文理兼顾”等。
[参考答案]精通“数理化”,学好“文史政”,是确定智慧与高尚“交点坐标”的两条轨迹。
[评点与探究]本题容易出错的是赠言内容虽然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使用比喻辞格;或虽使用了比喻辞格,但赠言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解题时必须在内容和辞格上加以综合考虑。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的归纳和拓展,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修辞题”复习的注意点;二是高考“修辞题”的常见的四种题型和解题的策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行小结或归纳,这样相关内容的掌握,效果可能会更佳。
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次d级。近年来更多地趋向于简答、仿写、补写题,重在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常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在今后的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将是以后几年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因此,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掌握各种修辞方法
    比喻
    1、构成条件:①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②本体与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由此可分析是不是比喻,例:①小玲长得象她的妈妈一样漂亮;②看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③母亲觉得这个人好象有些面熟;④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⑤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
    辨析:①句中“小玲”与“妈妈”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仅是比较;②句中没有用一事物比另一事物,只是再现记忆中的某些情景,属单纯的想象;③句没有两个事物,“好象”像表示一种猜测;④句两事物实质上是同一事物事实结果与预料的结果,不是比喻,只表证实、等同;⑤句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义,不再看作比喻修辞。
    2、修辞的作用: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能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以鲜明可感的印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
   拟人
   1、构成条件:拟人是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
   2、修辞作用:不仅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借代
    1、构成条件:
    ①本体不出现,而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②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或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特征与本体等的关系。
    2、和借喻的区别:①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②借喻能加“像”等喻词转化为明喻,借代不能。
    3、修辞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的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
    1、夸张,是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