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是文言文学习与备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的方面较多,也比较灵活;另一方面,准确理解并把握文言句式也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难点磁场
[试题1](★★★★)(原文见难点18选文一)
下面各句中补出部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b.及(帝)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c.(帝)存问风俗,虚己倾心 d.(王导)潜有兴复之志
[试题2](★★★★)(原文见难点18选文二)
下面各句中补出部分错误的一项是
a.喜击剑,人莫能当(之,代尹翁归)
b.及翁归为市吏,(霍光)莫敢犯者
c.(翁归)对曰:“翁归文武兼备……”
d.莫有怨(翁归)者
●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北京高考试题)
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成分省略。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古汉语语法知识等。
解析:a项前文的主语是“荆”,而后句“登太行而望郑”的主语应为“五员”。
答案:a
错解分析:错选d,没有理解语句的基本含义,误以为“求之江上”的“求”为寻找、捕捉之意,因而也就把“之”误以为是指五员。“之”应指渡五员过江的丈人,“使人求”的主语应是五员,与前句相同。
方法技巧:把握全文大意,然后从上下语句的联系中仔细分析。
[案例2](★★★★★)(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
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中的成分省略,主要是主语的省略,也有介词宾语的省略。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古汉语语法知识等。
解析:b项省略的主语不是“琼”,而是“研”;c项省略的主语也不是“颍”,而是“琼”;d项中介词“从”后面的宾语则不是“琼”,而是“有粟家”。
答案:a
错解分析:错选c,误把语句理解为:最后颖留下了瓜;而句意应为:颖苦苦请求,琼才留下了他的瓜。错选d,属粗枝大叶,以为琼为百姓办了大事,于是把好事全归于他。
方法技巧:在文言文语句中,成分省略是常有的事,如果不能确定省略的成分,就不可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句意,乃至全文的思想内容。做此类试题也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境去推断,看究竟省略了什么成分,是哪个词语。此题即可根据语境推知,b、c、d三项中所补出的省略成分均为错误。
●锦囊妙计
一、判断句难点探析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
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二、被动句难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