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之道

2018-06-05

3.师:结交朋友,不论是古还是今,对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季氏》两章我们可从中受到什么样的教益?
生:朋友之善恶,自可分多种,但交往与否,却完全取决于交往目的。目的纯正者,必交益友,偶有辨别不清之失误,也易收缰;交友目的不正者,必交恶友。提高辨别能力重要,端正交友目的更为重要。
师:《季氏》(五)讲君子的日常修养。乐趣,看来是具体而微的小事,但却反映了人的情操,并反过来影响人的道德。儒家主张“发乎情”,“止于礼义”(《毛诗序》),人的感情,包括快乐的感情,用礼节来节制,才能达到中和的要求。
生:有益的快乐与有害的快乐,除《季氏》(五)中所举的外,还能举出许多表现形式来,区分其有益还是有害,主要看其效果与目的。如果这种快乐符合道德规范,促进事业有成,有益身心健康,就是有益的。否则,就是有害的。图一时的逸乐放纵,导致违犯道德规范、影响事业发展、有害身心健康,则乐极生悲,快乐就转变痛苦。
4.师:交友要有道,那《子张》(三)中的“道”是什么呢?
生:《子张》(三)谈的是交友之道。从子夏与子张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两人的主张并不一致。子夏主张有所选择,但以个人好恶来取舍,有些褊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君子交友,见贤思齐,见不贤者自省,求诸于自己而不苛求于别人,不该自持清高,搞成孤家寡人。
生:子张的态度也失之过激。仁人君子有教化世人的使命,与人交往不能以个人好恶为取舍,但也并非来者不拒。泛交而不择,取祸之道也。许多人就因交友不慎走向堕落。孔子说过,有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即“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朋友奉承,朋友谄媚,朋友圆滑善辩,是有害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