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

2018-03-27

通过对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找出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
①你这种想象是非常奇特的。
②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③他对着大海,上天下地地遐想个没完没了。
上例中的“想象、联想、遐想”是一组近义词,含有共同的语素“想”,都有“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用脑筋思索出它的形象”的意思,都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但由于它们的另一个语素不同,语素间的结构关系也不同,所以也就有了细微的差别。“想象”是联合式合
成词,着重于想出事物的具体形象;“联想”是偏正式合成词,侧重于由别的人或事物而想起其它类似的人或事物;“遐想”则着重指比较悠远地去思索或想象。
(2)句中对照替换法
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替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这种方法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例句。例如:
①他们两个人正估计情况,交换意见.
②为了交流经验,互相提高,纺线也开展了竞赛.
为了找到“交换”与“交流”的差别,我们可以仿照这三句,试着给这两个词替换一些“交换”或“交流”的对象,则可以发现,“交换”一词主要与“实物、礼物、纪念品、资料、产品、眼光、俘虏”等具体名词相搭配,有时也与抽象名词“意见”等搭配;而“交流”则一般都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抽象名词相搭配。这样,我们也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交换”着重于“互换”,即双方互相给予某种东西;而“交流”则着重于“对流”,即双方经常地互相流通或给予.由此可知,上例中的二词不能互换。
(3)运用反义词推究法
通过近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例如:
①敌人的退却是虚假的,要引我们上钩才是它们真正的企图。
②你以为她拒绝我,是故意地虚伪么?
要辨析上例中的“虚假”与“虚伪”的细微差别,可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假”,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于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
应试思路:
①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
②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③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
④该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
⑤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
此外,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考虑,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信马由缰,凭想当然办事。要善于通过上述五点来选择突破口,灵活运用平时解题时积累的各种方法,准确、快速解题。

2.虚词辨析题
虚词的使用正确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虚词搭配要正确。
③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XX年春招卷)
④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
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也有配套使用的,出题人往往在这个配套上做文章。句③的连词“由于”后面分句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句④中“何况”与“况且”都表递进,但“何况”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句构成对比;“况且”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举例(程度比前分句更重的例子),所以此句应改为“况且”。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