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2017-07-31

[试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后去吏居家     所居治理
b.遂召上辞问     过辞廷尉于定国
c.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齐悉复得其故城
d.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举廉为缑氏都尉
●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全国高考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文言实词词义与用法的掌握。
解析:此项中“乘”为“登上”之意。
答案:c
错解分析:错选d,不了解“北”的含义。
方法技巧:对文言词语意义的推断,一般应结合文章大意及具体语境。①从语法来分析,以上四句中ab两句加点词前皆有副词(不、未),则可初步判断加点词为动词。c句加点词前为名词,其后亦为名词,则加点词应为句子的谓语,为动词。d项中“逐”为动词,则加点词可能为名词。②从有关知识的联系来说,课本中有比较接近的用法:“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战》),“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③从具体内容及情理来分析,让老弱女子上城墙,可虚张声势,可呐喊助威,可迷惑敌人……但“巡视”则明显不合适。
[案例2](★★★★★)(XX年全国高考试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文言实词词义与用法的掌握。
解析:a项中“竟死”指“一直到死”。b项中“将兵”意为“统率军队”。c项中“曲折”指李广行军迷路的实际情况。
答案:d
错解分析:错选b,把“广之将兵”误理解为“李广的将领和士兵”。
方法技巧:a项解释不正确。首先从文章语境来推测:①此词前为“以射为戏”,既为“戏”,死去的可能性即不大;②若死,其后却是“广之将兵……”,没有能与之直接承接的内容。 b项句子的主语是李广,若按句后的解释,则后文的主语为“将领和士兵”。c项“弯曲道路”不符合语句的整体意思。
●锦囊妙计
推断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
不以外夷见忽。
[简析]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