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

2017-07-02

【练习2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问: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案】“带”,带来。(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横空向南飞去的老鹤带来的钟声,直传到海幢寺来。(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使画面具有动感。(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
【练习21】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8分)(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倦”,厌倦。(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碌碌一生,早已厌倦了宦游“天涯”的生活。(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如此坎坷悲辛,书剑飘零,怎能不令人厌倦思归呢?同时,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练习2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XX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第一问: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再一次。去年的今天刚好到家,而今年就又相隔千里、遥遥相望。隐含着若干年若干次的天涯相望,不止一次的天涯浪迹, (步骤二、步骤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饱含诗人的愁苦与无奈。(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附录诗歌语言鉴赏知识: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中国。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