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炼字类新解及试题

2017-07-02

【练习13】(XX年辽宁卷)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维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一:我以为“应有”比“犹有”更好。(步骤一 表明看法) “应有”是“应该有”而未必“有”。写出诗人渴望寻找旧影的心绪。(步骤二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应有”,主观上有必然判断,表明诗人寻觅旧迹旧影时既有希望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可能有寻而未果的不甘,二字蕴含丰富,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步骤三 步骤四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答案二:我以为“犹有”比“应有”更好。(步骤一 表明看法) “犹有”意思是还有,眼前实实在在的存在。(步骤二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犹有”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竟还保存到现在,说明此地人客罕至,偏僻与荒寂。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步骤四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练习14】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这两个字确实用得传神。(步骤一 表明看法) “系”是挽住,牵着。(步骤二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步骤三 步骤四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练习15】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前人谢榛评此诗说:“‘涌’字尤奇。”其实前一“垂”字亦“奇”,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答:“垂”“涌”二字确是用得精妙。(步骤一:表明看法) “垂”,低,低垂,星星紧贴地平线。“涌”,翻滚,涌动。月照大江,月光随影涌动。(步骤二: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垂”“涌”二字描写星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月光下江流涌动着的景象,这种阔大的景象恰与“危樯独夜舟”之“独”、“天地一沙鸥”之“一”情景交融。(步骤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阔大的景象之下是一个极其渺小的自我,居无定所,浪迹天涯,突出了被广阔时空所挤压的诗人飘泊无依孤苦忧惧的形象。(步骤四:联想想象,点出意境,或表达的感情)
答题提示:诗学是人学,诗词最终要抒写的也是人的形象、人的情怀。我们读诗,就是要读出诗后的“人”来。
【练习16】 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