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2017-06-23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4.“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再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6分)
17.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

14、参考答案:①作者对两只鸟长期的喜爱与关注;②对它们独立自强的精神一直充满崇敬。
标准答案: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15、参考答案:
①首先观察描述两只鸟不用父母旧巢而建新巢的过程,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②接着与人类比较从而揭示和赞美鸟儿独立自强的精神,揭示文章的主旨;
③最后从鸟巢建在梢顶沉痛反思自己和人类伤害鸟类的丑行,深化文章的中心。
标准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花亦眠点评:标准答案只是概括了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作为思路,重在提示各部分的关系及其对文章主题的作用。
16、参考答案:
①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
②不依赖不懒惰,不坐享父母的旧巢
③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
④和父辈的旧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
⑤有独立的思想,要创造自己的生活
⑥拒绝、痛斥和对峙人类的伤害
标准答案: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
花亦眠点评:作为6分题,可以概括为3点,也可细化为6点。此标准答案概括为3点,显得有些粗略。
17、参考答案:
作者通过对鸟在梢顶建巢的观察思考,沉痛地反思了人类自身的劣性和对鸟类的伤害。提倡我们应该保护自然,尊重鸟类,学习这两只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承前启后,勤奋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标准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
(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花亦眠点评:此题是对文章结尾句子的分析,以把握作者的观点,其实就是理解全文的主旨。标准答案第(1)点纯属多余,鸟类可能既有不安的天性,也可能来自于人类长期的伤害,站在人类的自省角度来说,后者自然是作者表达的重心。(2)(3)两点的主要意思有所重复,完全可以概括起来;此外,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过错与劣性,学习鸟类的精神(结合文章第二大部分)以提高人类的品性,是本文两个极重要的方面,不仅仅在于亲近自然、善待生命。可见此答案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没有全面的把握。1.

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