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2017-06-23

4.语言个性化
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养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既然散文是最能显出作者本人的性格气质修养的一种文体,那么散文的语言也最能显出作者人格状况。我们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的生成缘由。鲁迅写《记念刘和珍君》,显示出他的最佳的散文语言状态,也许是惨案已经过去而时隔不甚久远,作者激情难能抑止,下笔自生风采,而沉痛之情付诸文字又造成凝重与沉着之感;巴金以写小说见长,惯于叙事,所以作品也以叙述语言为主,而且他自称“没有技巧”,《小狗包弟》确实看不出语言有多少技巧,只是呈“自然流”状态,其实内在的情味淡而远,细味之却见浓厚;梁实秋是一个地道的学者型作家,一方面写梁任公这样的大学者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凭他的深厚学识写成的散文语言,白话的流畅中夹带文言的凝涩,书卷气浓,他一贯主张散文的文体简洁之美,所以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少有枝蔓,辞达而已,显示梁氏散文语言特有的简练风格。
三、高考备考
1、明确散文阅读题的命题原则及解题思路
    作为命题材料的散文,无论其材料如何组织,无论其结构如何安排,也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运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彰显一定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神”之所在。反推之,无论作为命题材料的散文材料的中心如何千差万别,该中心必然会统摄着一切艺术形式及技巧的运用,亦即我们常说的“形散而神聚”。明确该原则有助于考生对散文阅读题设题意向的把握;明确该原则,同时也就确定了中心思想在作品中的核心地位。按照这一原则,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种解题思路:以材料组织、结构安排及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阅读理念为答题宗旨,用文章的中心去宏观解读文后设问。
2、散文阅读答题的几个策略性问题   
(1).树立整体阅读观。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总是与整体联系着的。确认某一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并准确地理解它们,离不开对整体的把握,不少试题往往明确要求联系全文作答。所以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会断章取义、摸脚识象。
    (2).散文阅读解题四步行。
    第一步,整体阅读全文,把握文章要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看文章的标题、作者、写作时间及文后补注;其次要理清行文思路,分析作品形象、故事情节及景物的本质意义,联1系背景,透析文章的主旨。简而言之,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材料,明白该材料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主旨)、怎样写的(行文结构的安排、艺术技巧的运用)这三个问题。例如,XX年高考北京卷《合欢树》,史铁生用饱含1深情的笔墨回忆着母亲,追忆着幼年、青年、中年不同年龄段对母爱的不同理解。最后于对那个看树影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全文,含蓄地唱出了对普遍又独特的母爱的赞歌——歌颂伟大母爱,即文章“神”之所在。
    第二步,审读试题,揣摩思路。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