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专题3
2017-06-16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 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_____ _____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解题思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始终是我们阅读解题的指导原则。6个“便”字出现在第一段,所以先明确本段的文意——感慨时间流逝之快,再结合全文的中心,这样来推断“便”的表达作用。“领取”的理解分析也同理。
[参考答案](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评点与探究]这是对文学作品语言鉴赏的考查。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者的感情思想总是寄托在作品的字里行间。要欣赏文学作品,揣摩词句是关键。实词固然是作者情思的重要载体,如本题中的“领取”的连用,但虚词也是不可或缺的,更多更微妙的情思往往是通过虚词来表现的。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开篇第一句“东京无非是这样”,就是用“无非”这个副词巧妙地表现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本题的6个“便”所起的表意效果就不是实词所能替代的。平时阅读、练习中一定要重视对语词的揣摩品味。
[案例3]XX年全国高考卷的21题(引文见附录):
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绪,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解题思路]材料总是为中心服务的。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首先要考察的还是文章的主旨,在材料与主旨间寻找其必然的联系。“乡土”就是故土、故乡、桑梓。故乡的外延是很大的,在县、省、国等不同的范围内,故乡都能适用。我们找到了海外、桑梓、祖国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容易解题了;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维层次,能看出文章“乡土”外延的扩展。在这样的宏观把握下去求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