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播放录音或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诵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具体研习,掌握重点字词句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
(补充)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
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戏弄、特、勉励
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
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辞、考、综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字词。司马迁再拜言 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 请略陈固陋
阕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流俗所轻也 不与能死节者比
特以为智穷罪极 卒就死耳 用之所趋异也 积微约之渐也
具于五刑 审矣,何足怪也 殆为此乎? 仆于妻子何如哉
亦颇识去就之分 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 仲尼厄而作《春秋》
不韦迁蜀 发愤之所为作也 以舒其愤 仆窃不逊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会遭此祸
虽万被戮,岂有毁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通其狂惑
今虽欲自雕琢 曼辞以自饰 书不能悉意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特别注意一些重点语句。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刑不上大夫
c、此言士节不可以不勉励也。
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e、且死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f、宁得自引深藏与岩穴邪?
二、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分段研习,理解行文脉络,理清内容逻辑。
①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②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③研习第4、5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第4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5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4段的人物是第5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研习第6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