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 1

2017-03-14

考点3:成分参残缺或赘余
【要点解说】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了应有的成分,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意不准确,叫做成分残缺;反之,使用了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成分,叫做成分赘余。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辨析和修改这类病句,一般都要梳理句子结构,找出主干(主、谓、宾),理出枝叶(定、状、补),如果因缺少某个成分而使句意不明 的,就应该删或补,使某个成分完整起来。
一个句子,如果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容易使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的毛病。成分赘余包括堆砌词语、语义重复、画蛇添足、虚词多余、滥用“的”字等几种情况。
【例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b.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c.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d.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赘余,“练就”就有“练成功、练出来”的义项,所以后边再用“出来”就显得累赘;c项缺少谓语中心词,应在“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后加“的目标”;d 不合逻辑,用词不当,“夷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
考点4:结构混乱
【要点解说】结构混乱,一般指句子杂糅,表现为一句话前后杂糅两种句式结构,或把两句话硬拼合为一句,结果影响了句意的表达。主要有中途易辙型结构混乱和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检查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的方法是,通读全句,感觉语句不通,查对不通的句子两头是否用了两种讲述的句式,改换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
检查中途易辙型结构混乱的方是,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
【例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答案】d
【解析】a项是“传统”与“继承、提高、升华”不能同时搭配,b项“专利意识”和“开发水平”不能同“提高”一起搭配,c项是句式杂糅。
考点5:表意不明
【要点解说】表意不明,指句子里因使用了内涵不明确的词语而令人费解或产生歧义,使句意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主要包括费解、歧义和指代不明三种。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