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语言连贯的金钥匙——语句衔接题解题思路探秘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双双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是围绕张丹、张昊来展开的,而就此两个人物而言,其中心点又是张丹。从话题统一性的角度来考虑,①和⑥句引出了新的主语“所有人”和“其他高难度动作”,属于节外生枝,故应该排除。④句首先出现的是“张昊”,这与横线前面的主语不能保持一致,所以也应该排除。故答案选择c项。
二、注意行文内容要一致
所谓“行文内容要一致”,其实指的就是话题要一致,即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话题出岔,节外生枝,内容当然就不能一致了。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衔接句的内容一定要与原文的整体含义,特别是局部关键词语的含义要相互照应。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XX年全国卷1)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解析】这道题是一道传统排序题。看似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题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同时要注意隐藏信息。考生应当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必在②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所以答案很轻松就选出来了。
三、注意语句结构要一致
所谓“语句结构”,这里指句式结构和短语结构。“语句结构一致”就是强调衔接句和其前后语句结构和短语结构要一致,破坏了这种一致性,也就失去了语句的连贯。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XX年江西卷)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 ,____ ,_____ ,______,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解析】综合整段内容可以看出,②句中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故排除a。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该考虑在b、d中作选择。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句式一致,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选d。
四、注意语句意境要一致
一段文字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趋于统一能使语意显得连贯。出题者有时会根据这点,抽去其中一句让你挑选。选填这类语句要充分尊重原文语境的情感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比如语境句子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语境句子是壮阔的,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柔婉的;具体做法是看语段中景物色调和特点的统一,抓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的和谐,做到情景相融,才能使整段语句连贯衔接。特别指出,近五年全国高考题中没有出现此类题目。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