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


一、选用句式

考点要求:选用句式的能力,指的是根据语境需要来选择最恰当的句子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选用句式还是一个修辞问题,与简明、连贯、得体的修辞要求存在着交叉关系 方法技巧:在高考试题中选用句式一般为选择题。一般从陈述对象一致、排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另外还有句式一致、风格情调一致、语意连贯、肯定与否定的照应等这里不再赘述。由于选用句式的关键在于“用”而不是简单地区别句子类型,所以选用句式多是提供一个语境,然后根据语境的需要来选择恰当句式。考查类型: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整句与散句;常式句与变式句。基本原则:(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使语意连贯。(2)体现语意重点,使之适合语境中语意重点的需要。(3)保持感情、语气的一致,使之与语境的感情、语气协调一致起来 例一: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答案:d点拨:语境中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项的后一个分句主语是“赃物和赃款”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不一致,b项的后一个分句与a项有相同的毛病。c项的第一分句的主语是“犯罪嫌疑人”与语境的陈述对象也不一致。d项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公安干警”,与所给的语境衔接,所以选d项 例二:填入下文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句是(    )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         ,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w.w.w.k.s.5.u.c.o.m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答案:c点拨:本题是从排序照应的角度来考查选用句式的,上文突出“巧”字,下文“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a、b项均为“爱看——而不爱看”与原文的“不喜欢——喜欢——”照应错位。d项的“陈旧”、“新鲜”也不能与原文的“一般化”“特殊化”照应

二、仿用句式

考点要求:常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起来考查。它要求考生依照某一种句式,再续写一个或两个(当然也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同的句子。所要仿写出的句子涉及到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多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这种题由命题要求(第一语言)、仿照的句子(第二语言)和要求仿写的句子(答案,也称第三语言)三部分构成。仿用句式题是一道综合能力考查题,它主要是针对提供的新语境进行仿造句式,进行创造性发挥。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近年来高考题的一个走向。应该是复习的重点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