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之战

5.先轸的特点是什么?6.秦伯悔过体现出什么?补充:《尚书·秦誓》中秦穆公解释自己为何急着要出征:“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那是因为自己忧愁时间流逝,霸业未成。又面对全军将士检讨自己未听蹇叔的意见:“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7.蹇叔的话在情节的展开中是如何一一得到印证的?1.学生课堂阅读概括。主要内容:蹇叔哭师、王孙满论秦师、弦高犒师、郑穆公逐客、殽之战、文嬴释囚、秦伯悔过。2.秦穆公已经打定主意袭郑,“访诸蹇叔”只是为了寻求支持,而非真正想听不同的意见。这体现出他的刚愎自用。3.体现了王孙满的聪明敏锐,观察细致,也为秦军的失败做好了铺垫。4.弦高能够随机应变,十分机智,并且具有爱国精神。5.先轸与栾枝的论争体现出他的多谋善断,对国君释囚的愤怒体现出他的耿直刚烈。6.知错能改。7. “弦高犒师”和“郑穆公逐客”印证了“郑必知之”、“远主备之”。“败秦师于郩”印证了“晋人御师必于郩”。这些体现了蹇叔的高瞻远瞩,料事如神。只有细读文本,才能体会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叙述方式、详略处理的方法及人物个性的塑造方法等等,才能体会到文章的妙处。

分析片段

体会语言1.细读“郑穆公逐客”部分,体会皇武子的话是什么意思。2.细读阳处父追孟明一段。为何阳处父要释左骖,以晋襄公的名义赠孟明?孟明的话中“三年,将拜君赐”到底是什么意思?1.学生讨论如果家里有自己不喜欢的客人,想逐客,会用什么方法。可能是暗示,如看表等等。皇武子是客气地赶杞子等人走。2.阳处父赠马,是想要骗孟明下船。以晋襄公的名义更正式,按礼节孟明要下船拜谢。孟明看透了这一点,不肯下船,在船上稽首。孟明的话明含感激,暗藏杀机。拜君赐的意思其实是复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里面体现出来的外交辞令之美,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读出味道来,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作业

扩展阅读1.熟读课文。2.阅读《左传》中《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及《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泛读,了解大意。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前两篇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左传写战争的艺术。后一篇与本文的背景有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左传》记人的艺术。思路点拨作为文言文,语言层面的教学任务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先字词再思想和艺术,一种是两者穿插。前一种的好处是比较明确和集中,后一种的好处是不枯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择。在分析文章时,也可以不采用按段分析,而采取全文总体概括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重点分析作者如何处理详略,写人记事用什么手法或者人物语言与身份地位以及当时形势有何关联等等。练习举隅1.假定你是郑国的大夫,请你试着为国君分析此次战争的情况,并就国家以后的外交关系提出一些建议。2.请分组合作将“文嬴释囚”部分写成一个剧本,并在课下排演,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