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三、例题分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或引出下面诗句)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机关报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诗人通过对“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小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心理活动的写法,真切细腻,生动感人。
(3)本诗运用的是怎样的抒情方式?
答:寓情于景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故山:故乡
(1)“常闻杜宇”中“杜宇”指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答:杜鹃。它在晚上活动,发出叫声的特点。
(2)“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表达了乡情及功业无成的悲凉之情。
(3)说明本词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作用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情景交融使感情的表达更加生动,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