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2021-02-07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诵读体验】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词。
2, 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               羽扇纶巾
                       卷起千堆雪             樯橹灰飞烟灭
        (二)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教学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当然很多。但是,观其大略,无外乎朗读、讲解、分析,就词论词。在总结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创设情景,意在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受苏轼词的豪迈、奔放风格,体会词人壮志满怀却无处可酬的情怀。
     随着《三国演义》片头曲的响起,我们很快进入肃穆悲壮的情景氛围中,这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接着学生朗诵,而配有音乐的名家朗诵更将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这里,我暗自高兴,我已经成功的将学生带入苏词的情景氛围之中了。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