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祝福》教案和练习

2020-05-16

 [解答]文中比较集中地描写祝福场景的有三处。
其一:“旧历的年底……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一段文字描写了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富人家要祝福,付出艰辛劳动的却是穷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而“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就说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统治依旧,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语段中的有些话看似有语病,如“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实则不然。如果我们能够联系文中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体会到这句话是有深刻的意义的,那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鬼神宗教观念,这种为封建统治的合理性辩护的,极端野蛮、荒诞的意识形态残害致死的。由此可见,这段关于祝福的描写就为祥林嫂的死,提供了一个最恰当的环境。同时,作者关于新年气氛的渲染,也反衬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
其二:鲁四老爷家祝福场景的描写。这次祝福是在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之后。鲁四老爷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依旧不让“伤风败俗”的祥林嫂插手,她的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表面上看,是使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实质是让祥林嫂苦苦以求的生前免受侮辱,身后免受痛苦的企望彻底的破灭了。鲁四老爷的这一举动也把祥林嫂进一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在此,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其三:结尾一段“我给……豫备无限的幸福”。这段描写中将祥林嫂的惨死与人们祝福的盛况构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社会杀人和吃人的本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这一情节还呼应开头,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点评]对环境描写在作品中所起作用的分析,常常容易走入空泛教条的所谓套路,诸如“烘托气氛,深化主题”之类。如果仅仅是罗列了这样的一些所谓的“理论”,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那么我们是很难对作者的用心有很准确的体会的,同时我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就不可能全面、深入。
3、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夫失子之痛后又一次来到鲁镇,鲁迅先生不吝笔墨地让其反复絮叨着那起始人觉新奇,最末令人生厌的故事:“我真傻,真的,我不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精析]解答本题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予以考虑:一是祥林嫂的行为所反应出的她在再到鲁镇之后自身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二是她的这种行为所激起的鲁镇人们的反应。
[解答]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有二。
第一:为了表达祥林嫂内心的痛苦麻木和无奈。当祥林嫂第二次失去丈夫、死了孩子来到鲁镇之后,“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祥林嫂全不理会这些事,她心中怀着一位仁慈母亲的巨大悲哀,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反复讲述着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惨事。封建思想的“三纲五常”的规则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现如今家是无从谈起了,丈夫死了,最后连寄托着她全部希望的儿子也葬身狼腹。她此刻只有用不断重复絮叨自己的悲惨际遇这种近乎麻木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