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案
2020-05-07六、预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并概述全文情节
或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品析课文内容
一、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场戏。
1.分角色朗读。上课前找好学生,由老师指导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在课堂朗读。如果遇有善于表演的学生,也可以把课文节选部分搬上舞台。
2.教师范读。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语气平缓,字字咬清,重音放在加点词语上。)
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说:\"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看着周朴园说:\"大概是的。\"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嗯。\" 周朴园看待萍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不知道,老爷。\"
\"你是新来的下人?\"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你的女儿?\"
\"四凤/是我的女儿。\"
\"那/你走错屋子了。\"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问:\"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待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尽可能少读出人名和舞台说明语言。重音、语言节奏可以随老师个人理解灵活掌握。)
二、请一个学生概述第一场的内容
概述要点:
(1)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2)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
(3)周朴园看到待萍以为她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4)周朴园从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情况,回忆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发生的一桩罪恶事情。
(5)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做仆人,被周公馆的少爷玩弄,生下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又被周少爷抛弃。侍萍怀抱孩子,在年三十夜里投河而死。后又被人救活,一个单身人,无亲无靠,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为了她自己的孩子,嫁过两次人。
(6)周朴园认出了面前站着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投河未死的侍萍。他立刻转变了先前的态度,严厉地追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且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周朴园拿出了他骗人的伎俩:一面继续用虚伪的感情欺骗、软化传萍;一面妄图用金钱堵住侍萍的嘴,了却三十年前的这笔旧账。最后提出\"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7)鲁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见见自己的儿子--萍儿。
难点、重点分析
三、品读课文第一场戏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