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2020-03-15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