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文章开头一节,从“冰冷”二字入手,先点出“冰雪不足以言冷”,然后一步一步说出南极北极、月亮背面、海王星这些一处比一处冷的地方,吸引读者思考“冷”的课题,先让读者朝温度可以无止无尽地低下去的方面猜测,这样层层铺垫之后,才指出冷有极限,推出“绝对零度”这一陌生概念,让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吸取新知识的满足感。
又如最后一节,作者首先介绍了一个挑战人们常识的有趣实验:把金鱼放到超低温的液态空气中即已变得硬邦邦的了,经过10-15秒之后放回温水之中,它却居然复活了。由此入手,作者把“生命冷藏”这一不容易说清楚的话题表达得浅显易懂,让读者理解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冷藏生命来解决星际旅行难题的可能性。
②清晰的篇章条理
这篇文章条理很清晰,分节写作, 每小节一个小标题,标示内容重点,也显示内容的递进关系。
全文内容安排属层进式,表现为:从探究最低温度入手,引出超低温世界的话题;继而多方面展示超低温世界的奇妙景象,进入话题,然后从多角度展现超低温技术应用的情景,拓展话题。层层递进,步骤井然。
各章节的内容安排,有层进式,也有并列式。第一节探究最低温度,用了层进式;第二节介绍超低温世界的种种奇妙现象,用并列式;第三节介绍超导现象及其应用,则用层进式;第四节又用并列式介绍超低温技术的应用;第五节则用层进式展示星际旅行的诱人前景。各种结构形式的交错使用,做到了各尽其妙,而又富于变化。
【点击写作知识】
写科学小品,在内容方面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在语言方面要做到通俗、生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某种现象,你要把这一现象告诉别人,必须弄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个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几个事物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写事理说明文,先要把事物的现象说出来,要说得简明、扼要,紧扣事物的特点;然后再写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写时要做到清楚、明白,力求通俗,要抓住关键,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③恰当的说明手法
1.举例子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和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变弱的例子,说明超导现象。这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
2.作比较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拿利用超导现象制成的“冷子管”跟电子管和半导体晶体管比较,生动地说明前者体积小、用电省、性能灵敏等优点。
又如在“诱人的幻想”一节,叙述科学家拿金鱼做实验时的两种情况作比较:让金鱼的温度慢慢降低,降到100多摄氏度,它就再也无法复活,而快速让它降低温度,却能够复活。这就清楚地说明了“生命冷藏”的条件要求。
3.下定义
如在“冰雪不足以言冷”一节,指出“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273.16°c,叫做‘绝对零度’”;在“奇妙的现象”一节,指出“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就叫超低温”;在同一节还指出“在零下190多摄氏度,空气竟变成了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这三个地方运用下定义说明手法,准确说明概念,让读者获得一种清晰的认识。
4.作诠释
如在“冰雪不足以以言冷”一节,指出“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273.16°c,叫做‘绝对零度’”,给“绝对零度”下了定义之后,又加以诠释:“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这句话对前面所下的定义作了补充,让读者获得更加具体、详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