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教案设计

2020-02-08

生4:孔子的中庸思想,还体现在“以直报怨”上(第八课14.34章)。君子用正直来报复仇怨,“不因怨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不挟个人恩怨,不“以怨报怨”,也不持虚伪之德,不“以德报怨”:“不过也不及”,以“适中”来处事。
生5:我认为孔子“忠恕之道”(第五课5.12章、6.30章),也是体现中庸之道的。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者,“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忠恕之道,实为“致(达到)中和”。
……
师(总结):大家对孔子中庸的认识,可谓初“得其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需不断去体会、去运用。纵观孔子的一生,是践行中庸之道的一生,学生对他的评价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可见,孔子是一位据有中庸“至德”的圣人。
三、板书设计:
中庸之道
 中庸①不偏不易②中和常行
  好人、恶人    [是非原则]
  无过、无不及  [适中原则]
无适、无莫
  狂、狷        [交往原则]
  和而不同       [中和原则]
四、布置作业: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中庸之道的作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五、教学后记:
中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要正确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相关链接”,教师也可以作必要的解释。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从分析具体形象的材料入手:可让学生从《论语》中找出体现中庸的例子,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中庸之道的内涵。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