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

四 布置作业:找出课文中描写华老栓、夏瑜、康大叔等人物的文字内容,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并思考小说主题。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步骤:
一、归纳人物形象及典型意义 (多媒体投影)
1、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形象。家境贫寒,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清醒的认识。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狱中宣传革命道理。坚持斗争,劝牢头造反,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在敌对斗争中,勇于献身,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气概。
    但是,夏瑜的斗争是悲剧性的,他的革命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他的牺牲也没有得到群众的同情;更可悲的是他为革命所洒的鲜血,竟成了给华小栓治病的“药”。他的死是悲凉的,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弱点。
    2、 华老栓: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具有善良、勤劳、俭朴的美德;又十分愚昧落后,这是封建统治者长期毒害造成的。所以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了他的愚昧落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镇压群众的工具,忠实的卫道士,穷凶极恶,贪得无厌得刽子手。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以杀人为职业,以买人血馒头为专利。对群众蛮横无理,凶恶之极,对革命极端仇视。
    4、茶客们:一帮游手好闲、麻木不仁而又空虚的小市民,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对统治者恐惧、讨好,低声下气;对革命者不理解,不同情,甚至仇视。他们是封建秩序不自觉地维护者,又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二、明确标题含义,把握主题思想:
 1、小说标题有何意义?
(明确:“药”是人血馒头。但它蘸的是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鲜血,故就有了其特殊
的意义:人血馒头医不好群众肉体上的病;资产阶级革命者的鲜血也治不了群众精神上的病——迷信、落后、愚昧、麻木、不觉悟。)
2、  那么什么是疗治中国社会的良药?(进行一场真正由民众参加的改造旧中国的革命)
 3、研讨“题五”: “药”(蘸有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决不是疗治人体疾病的药)
药 (什么是治疗中国社会的良药?)
药!(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治疗中国社会的良药)
3、由此可按“人血馒头”→“药”→“药效”→“什么是真正的药?”的过程研讨揭示主题:《药》通过华、夏两家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指出唤醒民众,摆脱封建社会精神毒害的重要性,启示人们去探究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4、“药”也是小说的悬念:
老栓要人血馒头干什么?如此残酷而血腥的药,其药效到底如何?什么才是改造中国社会的真正良药?这一个个同“药”有关的悬念也正是该小说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之处。
四、布置作业:找出小说的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并思考其表达作用。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1、研讨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研讨“设疑探微”等内容。
一、研讨场面描写及其作用:学生搜索课文,讨论,自由发言
提示: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四个场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