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 重点研读第一段的相关语句,也可以参照第二段中的“更相为命”的相关语句进行解读。
3、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并试着背诵。
4、小结一、二段的抒情内容,深入体会本部分陈情于事,动之以情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第三段,思考:
1、 在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晓之以理。试分条概括关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说理内容。(d级)
点拨:说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为语言标志进行文意转换。
2、写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d级)
点拨:可结合本文的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进行深入探讨。。
(三)品读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是哪句?并试着翻译。(c级)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还进行了哪些铺垫?是否多余?(e级)
三、总结陈情的脉络:(d级)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情真意切。于恳切、朴实中见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达交流(d级)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陈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形的,也是有声的。”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被李密打动吗?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语言得体、准确。
五、作业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脉络,采用“关键语句串联法”,诵读全诗。
新课标第一网
拓展阅读:
淡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
--李密《陈情表》赏析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李斯的《谏逐客书》谏的是国家大事,李密的《陈情表》陈的是个人私事,两者表面似乎没有共通之处。其实,两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两人面临的险恶"对手"相近,两人的处境也酷似。
李斯上书的对象秦王政,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暴君。秦王政为清除异己,消弭隐患,下令驱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书的。李密上书的对象晋武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虐君。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手残酷镇压政敌,一手笼络前朝旧臣。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
两人的境遇都走险危的。李斯是一个遭受放逐的客卿,触犯秦王,随时可人头落地。李密是国旧臣,惹恼普帝,时刻会被株连九族。
然而,由于奏议的内容不同、他们在辞章上则大相径庭。李斯的"书",是"晓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个"制高点",完全撇开自己,处处为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计议,因而虽批逆鳞却功成计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动之以情"的。他完全撇开公事,诉说自己艰难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因而虽违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状况下中,诉说衷情,不但不受诛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险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书,是着眼于"陈情"需要的。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古书训"表"为:"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作了注释说:"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