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学案
2020-01-26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9.第一节里,“感到十分的秋意”的“十分”的意思是 ( b)
a.副词,很。 b.形容程度深。
c.意思即“十二分”。 d.程度副词,非常,极其。
10.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b)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c.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d.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北国秋蝉
11.联想一般分为四种: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下列各句联想类型和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d)
a.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字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12.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b)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13.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d)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14.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