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教案

2020-01-23

           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 
      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第二段,写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与古之君子相反。 
    本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先提出观点:“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作为古之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第二层谈待己“廉”,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本领,却自我满足,自欺欺人。 
    第三层谈“责人详”,即对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视而不见或尽量贬低,以要求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第二段开始破题,摆出了“毁”的具体表现,谴责了“今之君子”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 
      (板)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 
      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 
     (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是什么? 
      对人求全——压制人才 
      责己太宽——骄横自是 
第二课时
    第三段,破题目中的“原”,推究“毁”的思想根源。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在于“怠”与“忌”。分三层来论述。第一层先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怠”的结果自己不能进德修业,“忌”的结果害怕别人进德修业。第二层以破“忌”为主,作者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第三层得出结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由此引发感慨:读书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希望名誉光大,道德传扬,太难了! 
    (板)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揭示不正之风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第四段:阐明写作意图,把根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 
    作论的缘由 
    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五、主题
    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