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第二课时 诗歌鉴赏(一)

2019-12-24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探讨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写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
景色:银烛青烟               明月高树             悠悠远道
金樽绮筵               长河晓天
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

    (五)总结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
(六)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风神初振”总结)
附: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
    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这就叫“风神初振”!

  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朗诵诗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襟。

  (二)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三)诗歌赏析
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①和(hè):奉和,即别人先做了一首,自己也依韵作一首。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姓陆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