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四首 教案

2019-11-25

    《塞下曲》
    绝妙的用典
    在这首诗中,诗人连用四个典故,以凝练、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唐军将士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的典故。马援曾表示,为保卫国家,甘愿马革裹尸而还;引用班超的典故说明为了国家的安定,大丈夫死而不惧,又何必生还关内呢?这里含有对班超的讽刺意味。第三句运用了战国时代,晋国大败秦国,使其全军覆没,只轮不归的典故,表现了唐军将士全歼来犯之敌的必胜信念。第四句运用了唐代著名将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薛仁贵在与九姓突厥在天山作战时,连发三箭,射杀三人,使得敌人下马降服。当时军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
主旨探究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从军行(其一)》
1.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2.这首诗以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抒写军中思归之情。
    《蓟中作》
1.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
2.这首诗由边塞的荒凉生发出对边患的忧虑,并抨击统治者用非其人,抒发自身难酬之壮志。
3.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
    《塞下曲》
1.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2.全诗真实地反映了戍边将士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