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高祖本纪
2019-10-17吕雉嫁到刘邦家里以后,一嫁到刘家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刘邦在婚前有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叫刘肥,刘邦后来是八个儿子,他跟吕雉生的我们叫嫡长子,就是刘盈,但是,吕雉嫁给刘邦之前,他还有一个庶长子,叫刘肥,这个刘肥是怎么来的呢?史记跟汉书有记载,说其母外妇也,曰曹氏,汉书的高五王传记载说,其母高祖微服时,外妇也。这两段记载稍有差别,提供两个信息。第一个,外妇所生,什么叫外妇?就是没有婚姻关系的,简单来说,外遇之妇,刘肥是外遇之妇生的,所以她是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他的母亲姓曹,所以叫曹氏,这可是给年轻的吕雉出了个大难题,不到20岁的姑娘,嫁到人家家里,首先面临的是人家有了一个儿子。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负责把服劳役的人,押送到目的地。有一次,结婚以后,刘邦就摊上这个差事了,因为泗水亭长是一个文武兼有的角色,刘邦就负责押了一批服劳役的人前往咸阳,而秦代的劳役,既又累,还非常危险,很多服劳役的人,一去无归,就客死他乡了,所以很多人一旦征集他们服劳役,都争着逃,刘邦这一次很不顺,尽管他面相很好,这时候不管用,他押送了一批劳工去服役,走到半道上,今天跑几个,明天跑几个,是越走越人少,刘邦怎么管也管不住,你一个人看不住这么多人,他有各种机会可以走。这对于一个亭长来说,如果你押送的服劳役的人散了,你肯定有责任,要追究你的责任;如果跑光了,你肯定是死罪,所以,刘邦一想,我辛辛苦苦地往那边走,到最后人也是跑光,他走到丰县西边的大泽边,他对追随在他身边还剩余的人说了两句话,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适矣。你们都走吧,我也从此走了。这个意思说,反正是不行了,你们各奔东西吧,我也是完不成这个任务,我也得跑。刘邦这个话一说,反倒有十几个想跑的人不跑了,他觉得这个亭长很够意思,反而愿意跟着刘邦,这就是刘邦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的原因。所以,刘邦一看到不行,就从江苏稍微河南走一点,就现在河南的永城,有一个很有名的山,叫芒砀山,刘邦一看回不去了,押送到咸阳是死罪,现在把人放跑回去还是死罪,与其是死罪,干脆在芒砀山落草为寇,落草了,他就什么也不顾了。当然这个事不算了啊,你身为亭长,押送劳工,你不但看不住人,你还把人都放了,最后你又逃了,这在秦代是死罪地你不是刘邦逃了吗?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刘邦跑了,刘邦的妻子被抓起来了,吕雉就因为这个事,关到监狱里去了。所以,吕雉作为妻子,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流氓还是帝王?》
以前谈及刘邦,多给他加上“流氓”的头衔,阮籍曾登广武而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但看了《高祖本纪》,我不得不重塑高祖刘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了。
刘邦被冠上“流氓”的头衔并不是空穴来风,他的风流不羁、骄傲自大在《史记•高祖本纪》里均有记载。“为泗水亭长,亭中吏无所不狎侮”,面对吕公的敬重,更觉自己高高在上,“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拙”。高傲的他还“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在作为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时,“夜乃解纵所送徒”。在《郦生、陆贾列传》中,一名骑兵对他的评价是“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如此之人被称为“流氓”未尝不可,甚至恰如其分,然而,如果没有这个“流氓”又怎么会有其他役徒(“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愿意跟随他从而扩大影响直至反秦起义爆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