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2019-10-092.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XX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4.写作特点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2)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3)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
5.陶渊明的意义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率真、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精彩搜索
1.淡远潇洒的风格
本文语言平淡,意境清新作者多用田家语,少涉及典故,只言片语,气象万千如“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事件平常,语言平淡惟其平淡,才能“载欣载奔”,重获自由;才能“引壶觞以自酌”,重享村居的无拘无束;才能“悦亲戚之情话”,重得闲适归隐之乐也正是因为平淡,才会把官场看得分文不值他对官居,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不再攀附显贵,也仅以“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何等藐视,何等潇洒!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他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一脉相承
2.充满想像的浪漫情调
本文写于作者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归,文中浓墨重彩描写乘舟归家时的欣喜若狂,归后的村居生活的无限美好,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种种情状均以想像之笔出之,充满浪漫情调
创新平台
一、下面是陶渊明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诗后问题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①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②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④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⑤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⑥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⑦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⑧?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⑨
注 始作,开始就任镇军参军,即镇军将军的参军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①弱龄,年轻时寄事外,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世事之外②被褐,穿着粗麻做的衣服欣自得,欣然自得,自己觉得很高兴屡空,盛食物的器具经常空着宴如,安乐的样子这两句指他出仕前家里生活虽然贫穷,但精神却很愉快③这两句说,偶然碰上了出仕的机会,只得委屈车马息于仕途④这两句说,我独自乘着小船远远地走了,怀念家乡的思绪是那样曲折连绵⑤登降,指经过高高低低的道路⑥这两句说,我看厌了路途上的异乡景物,心里想念的是山水田园中的旧居⑦这两句说,我仰望在云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俯视在水中自由游玩的鱼儿,心中不由得感到惭愧⑧这两句说,我的纯真自然的隐居思想早就在心里,谁说已被出仕的形体所羁缚呢?⑨班生,班固这两句说,姑且听其自然而生活吧,我最终要回到仁者的住所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