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衬托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四.小结。
这就是孔子,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孔子的这种思想后来成了历代儒家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
隐士就像生活中的那些智者,而孔子就是生活中的那些仁者。
五.作业
知其不可而为之
陈成子弑( )简公。孔子沐浴而( )朝( ),告于( )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 )之。”公曰:“告夫( )三子!”
孔子曰:“以( )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 )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4.21)
楚狂接舆歌( )而( )过( )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 )可追( )。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 )而!”
孔子下( ),欲与之言。趋( )而辟( )之,不得与之言。(18.5)
长沮、桀溺耦( )而( )耕,孔子过之,使( )子路问津( )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 )为( )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 )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 )与?”对曰:“然( )。”曰:“滔滔( )者,天下皆( )是( )也,而谁以( )易( )之?且而( )与其从( )辟人之士也,岂若( )从辟世之士哉?”耰( )而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