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2019-09-12

生23:是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师:大家赞成这个观点吗?(生摇头)请再思考,这样概括全面吗?
生24:我认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青年一代和家长们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
师:这样思考是全面而深刻的,也就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
这也正是作品的主题。
师: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创作结尾,作者让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换来两个积怨多年家族的和解,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有感染力吗?(学生沉思)
生25: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青年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生鼓掌)
师:回答得非常精彩。这部剧作描写的是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爱情只是载体,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其深刻的内涵。
师,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看看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整理课堂笔记,思考)
生26:老师,我也有一个疑问。您以前讲过主人公的不幸结局其实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象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那么,这场悲剧可不可以说是罗密欧的急躁造成的呢?
师:这位同学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非常好,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社会教训,很好,请坐。
师:他们爱的像一把火,轰轰烈烈,气势磅礴;他们毁灭的也像一把火,尽管火焰消失,却为寒冷漆黑的大地留下了青春的爱的温暖。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也不同了,但是他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这节课的最后,祝愿大家都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好,下课。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理应受到学生的热爱,可是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的确,现实中语文越来越成为了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所以我们该把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和社会,关注亲情、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用一定的手段协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而并非让学生作为被授予知识的对象。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发性学习,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