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 (苏教版)

2019-08-20

文天祥的英雄壮举与历史上一切爱国志士一样,他们的报国行为是非常感人的。他们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实在可歌可泣。

文天祥北行之举对敌方的实力估计是不足的,他企图以言辞说服敌人退兵是极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爱国思想的实质是对于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二、1、2见前面【内容主旨】一节。

3、第4段是抒发感慨,表达心志,是前面1~3段的深化,是5~6段的提引。

三、见【写作特点】一节

四、1.数

①数(音b shǔ义d列举罪状)吕师孟叔侄为逆

②此数(音a shù义f几<不确定数>)者用兵三患也

③范增数(音c shuò义c屡次)目项王

④蒙冲冲舰乃以千数(音b shǔ义b计算)

⑤今夫弈之为数(音a shù义e技术),小数也

2.分

①予分(音b fèn义d名分)当引决

②五谷不分(音a fēn义a区分)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音a fēn义c长度单位)有奇

④衣食所安,……必以分(音a fēn义b分给)人

⑤自分(音b fèn义e料想)已死久矣

3.间

①至京口,得间(音b jiàn义a空隙)奔真州

②间(音b jiàn义间或与d接近)以诗记所遭

③道芷阳间(音b jiàn义b走小路)行

④中间(音a jiān义c介入,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⑤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音a jiān义g一会儿)

⑥又间(音b jiàn义e秘密地)令吴广至次所旁丛林中

⑦于乱石间(音a jiān义f中间)择其一二扣之

【资料窗】

关于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序言的写法。

(二)认知和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和理解“莫”“者”“所”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三)理解本文在叙述兼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和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的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

(四)理解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