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四首 教案

2019-08-17

    名家赏评 全诗波澜迭起,夭矫离奇,不可方物。韵脚的变换与四、五、七言句式,骚体句式,散文句式的错综运用,又强化了天风海涛般的气势和自由奔放的激情。(霍松林《唐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日本国的晁衡大夫辞别了长安皇城。卿:尊称。帝都:即唐京都长安。]
    首句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挂起一片远行的船帆,绕过海中仙山航行。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
    次句紧承上句,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明月不归沉碧海,[他像明月沉没在碧海里,不能回国。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第三句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引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白云愁色满苍梧。[整个苍梧山都为他布满哀愁的白云。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
    末句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像在悼念晁衡的仙去。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名家赏评 是闻阿陪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绝调,惨然之情,溢于言表。(日•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上征:逆水向上游行驶。饶:多。商贾:商人。]
    此二句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环境便很典型。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炎热的夏季,纤夫拖着船逆水北上,多么辛苦啊!吴牛喘月:形容天气酷热。据说吴牛怕热,在夏天夜晚看到月亮也当作太阳,喘气不止。吴牛,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一:语助词,以加强语气。]
    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人,挽着纤,喘着气,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