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2019-08-13
拿  来  主  义
授课人:魏红霞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概念比较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研读标题,发现问题。
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读标题后,要思考三个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
2、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3、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四、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1、什么是“拿来主义”?(7自然段)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辨别) (有选择)
(二)2、怎样实行“拿来主义”?(8、9、10自然段)

反面——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懦弱无能,不敢接受
昏蛋——盲目排斥,全盘否定
废物——崇洋媚外,全盘接受

正面——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

鱼翅━(精华)全盘吸收
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批判吸收
烟枪和烟灯━(糟粕)毁掉
姨太太━(腐朽、淫靡的东西)坚决抵制 
▲  8、9自然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三)继续探讨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总之,我们要拿来。
2、“拿来”之后应该怎样对待?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
首先要这人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
4、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人能自成为新人,文艺能自成为新文艺。
(四)“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即“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是“占有”、“挑选”、创新。
(五)课堂练习:拿来主义(课堂练习)
一、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灸(gēng) 冠冕堂皇(miǎn)   b.鸦片(yā) 脑髓(suǐ)
c.自栩(xǔ) 玄虚(xúan)               d.吝啬(sè) 蹩进(piē)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歌当哭 得当 当天               b.无缘无故 变故 事故
c.博而不精 精华 酒精               d.一一列举 举例 举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