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2019-07-28

    这是老子在总结世事经验上得出来的,能开启人生的指挥,所谓“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宁受胯下之辱”等等,就是在忍让和屈辱中求得生存的可能,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种人生态度,承续了不动感情、坚韧冷静的理智状态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目的是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研习思考
1、《老子》的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结合所选第一章、第二十五章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2、阅读《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认为这一章在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所选的哪些章节有共同之处?
3、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之间的异同。
课后作业 
1、熟读《<老子>五章》,尤其是要透过字面,把握老子思想的深邃与复杂。
2、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③  ) ;杨朱的贵我人格,(   ④  )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①  )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②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预习《孟子见梁惠王》和《胠箧》,尤其是自己归纳整理其中的文言现象。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