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本文语言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
三、问题探讨
1、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隐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在文中是否多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段介绍荔枝的文字,思考分析其与课文写法风格的区别。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革质,侧脉不明显。……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有 芳香,圆锥花序。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摘自《辞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活动体验
请利用下面的资料,运用本文最具特色的说明方法,起个好题目,写一段富有文学情趣的介绍石榴的说明文字。然后读一读,同学间交流评价。
1、燃灯疑夜火,辖珠胜早梅。——梁元帝《咏石榴》
2、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白居易《山石榴》
3、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潘岳《安石榴赋》
4、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窠,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有洁白如雪者。——《事类合聚》
【参考答案】
一、自学评价
1.a 点拨:b项“背”读bēi, c项 “龟”读jūn ,d项“绡”读xiāo,前二者系多音字,d项系与形近字而误。
2.c 点拨:皆因形、音都相近或相同而误。 a项“呕”应为“怄”,b项“希”应为“稀”,d项“侯”应为“候”
3.c 点拨:a项“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程,b项“酪”:用乳汁制的半凝固状食品,d项“次第”:依次。
4.答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1节)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
第二部分:(2-11节)荔枝的生态 (说明荔枝本身)
果实外部形态(2-5)
2节:果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3节:果色,深红色或紫色
4节:果形,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5节: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果实内部组织(6-11)
6节:果膜,白、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