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实录
2019-05-26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渗透了哪些情感?
生(部分):忧愁,担心
生(16):惊慌、哀愁、担心的脸色都变了,红颜变白脸——
师:怪不得川剧中有变脸,连刘德华也要虚心的学习。(生笑)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利的烘托了蜀道之度越之难。但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无限风光在顶峰。谁来说一说。
生(17):去天不盈尺,是说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讲山壁之险。
师:这好比电影镜头中,先来一个连峰接天的一个长镜头,然后再来枯松的一个特写。当然,有魅力的镜头需要快慢结合,最好来点音响效果。诗中有吗?
生(17):有,飞湍、瀑流、平崖、转石,滚下来的是石头,多壮观。
生(18):我觉得有点恐怖,大型泥石流啊。(生笑)
生(19):还有声响,雷鸣般的声音。排山倒海。惊险万分。
师: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诗仙就质问了——
生(齐答):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师:风光变换,现象丛生,在这样惊险的氛围中,作者写了通往成都的剑阁,读一读其地势险要的句子。(生读)
师:成都是个好地方吗?
生(20):只是个军事要地,不是旅行的好地方。没有旅游价值。
师:成都是天府之国啊,怎么不是好地芳?
生(20):四川人特别厉害,化为豺与狼。并且野兽横行,猛虎蛇类吓人。
师:夕避长蛇,朝避猛虎句式有点特殊吧?
生(21):是互文,夕、朝名词或用做状语,
师:你判断得很对。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政治环境相当恶劣,类似现在的伊拉克,恐怖横行,炸弹乱轰。随时葬身虎口蛇腹之虞。从战祸之烈,写出安居之难。所以李白又感叹——
生(齐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师:包含着哪种感叹?
生(部分):恐惧
生(部分):悔恨,后悔来到四川。
师:由此看来,诗仙三次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蕴涵着不同的心理体验。第一次,由隔绝之久,惊呼开辟之难,第二次由山势之危,忧惧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度越之难,第三次由战祸之烈,悔恨安居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反反复复为哪般?谁来说一说?
生(22):李白写诗纯粹是为了挽留朋友,希望他留下来。
师:哦,留下来吃大块肉,喝大碗酒。(生笑)
生(23):可能是劝阻统治者要当心安禄山造反,要及早准备,
师:你的意思说豺狼就是杨贵妃的相好安禄山(生笑),我想李白不太可能有如此政治远见,如有的话,也不会到处碰壁,碰的鼻青脸肿。
生(24):我想蜀道难有所寄托。
师:哦,寄托?
生(24):借送友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借蜀道是说自己仕途之难。
师:真是仕途之难,难于上蜀道。(生笑)仕途称心,蜀道则易;仕途无成,蜀道则难。否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干卿何事?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中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这对你的观点是有力的补充。此种想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有流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