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课文解读

2019-05-14

    这一节写捕公鹿未果,公鹿就在眼前,如果枪里有子弹,那么就可以捕获一头鹿,几天的吃的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枪是空的,他内心的遗憾是可想而知的。
    这个人骂了一句,扔掉那支空枪。他一面拖着身体站起来,一面大声地哼哼。这是一件很慢、很吃力的事。他的关节都像生了锈的铰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其形象地写出人因极度饥饿、疲劳和伤痛而导致的身体的麻木迟钝和困涩。]它们在骨臼里的动作很迟钝,阻力很大,一屈一伸都得咬着牙才能办到。最后,两条腿总算站住了,但又花了一分钟左右的工夫才挺起腰,让他能够像一个人那样站得笔直。[说明他已经被恶劣的生存条件折磨得不成人样。]
    这一节写他经过跋涉奔波,在短暂的休息过后,身体上出现的生理反应:肌肉酸涩胀痛。
    他慢腾腾地登上一个小丘,看了看周围的地形。既没有树木,也没有小树丛,什么都没有,只看到一望无际的灰色苔藓,偶尔有点灰色的岩石,几片灰色的小湖,几条灰色的小溪,算是一点变化点缀。天空是灰色的。没有太阳,也没有太阳的影子。[作者在此给读者画了一幅水粉画,这幅画的色彩非常单调,全是深深浅浅的灰色。它似乎是一张网,要把他网住;又似乎是一口硕大的锅,从头而下,把他罩住,让他窒息。]他不知道哪儿是北方,他已经忘掉了昨天晚上他是怎样取道走到这里的。不过他并没有迷失方向。这他是知道的。不久他就会走到那块“小棍子地”。他觉得它就在左面的什么地方,而且不远——可能翻过下一座小山头就到了。
    这一节中主人公眼里的景物,没有绿色、红色、黄色等鲜艳、有生机的色彩,全是灰色的,从岩石、苔藓、小湖、小溪到天空,都是灰色,给人惨淡、灰暗的感觉,一如主人公的心情。
    于是他就回到原地,打好包袱,准备动身。他摸清楚了那三包分别放开的火柴还在,[细节描写,写出火柴的重要性。在野外,火柴不仅可以用来取暖,还可以烧烤、赶走野兽,它简直就是生命的火种。]虽然没有停下来再数数。不过,他仍然踌躇了一下,在那儿一个劲地盘算,这次是为了一个厚实的鹿皮口袋。[这个鹿皮口袋里装的是他淘金所得,现在为了减轻自身的负担,他有放弃它的想法,可见他的头脑还是很冷静的。]袋子并不大。他可以用两只手把它完全遮没。他知道它有十五磅重——相当于包袱里其他东西的总和——这个口袋使他发愁。最后,他把它放在一边,开始卷包袱。可是,卷了一会,他又停下手,盯着那个鹿皮口袋。他匆忙地把它抓到手里,用一种反抗的眼光瞧瞧周围,仿佛这片荒原要把它抢走似的;等到他站起来,摇摇晃晃地开始这一天的路程的时候,这个口袋仍然包在他背后的包袱里。[心理描写。鹿皮口袋里有粗金沙和金子,这是他吃尽苦头的所得。他淘金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也可以看作是热爱自己生命的一个表现了,那么在身体条件还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轻易地放弃呢?]
    他转向左面走着,不时停下来吃沼地上的浆果。扭伤的脚腕子已经僵了,他比以前跛得更明显,但是,比起肚子里的痛苦,脚疼就算不了什么。[因为艰难跋涉,扭伤的脚腕子已经僵了,一定非常痛苦,但和肚子里的痛苦比起来却微不足道,可见饥饿带给人的痛苦有多大。]饥饿的疼痛是剧烈的。它们一阵一阵地发作,好像在啃着他的胃,疼得他不能把思想集中在到“小棍子地”必须走的路线上。沼地上的浆果并不能减轻这种剧痛,那种刺激性的味道反而使他的舌头和口腔热辣辣的。

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