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2019-05-04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正字正音,熟练朗读,明确课文内容。
二、课前预习练习
1. 罗素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                          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                ;他还是著名的         、           ,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遏制(   )   飓风(   )   濒临(   )   震颤(   )
俯瞰(   )   神秘(   )   呼号(   )   折磨(   )
3.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4.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5.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6. 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课堂探究学案
1、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2、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3、请你谈谈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观,正反面人物都行。需列举三例。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阅读回答问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________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__________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___________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正是我________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1.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验  脱离  观察  经过 
  b.体会  脱离  体察  经过
  c.体验  摆脱  体察  透过
  d.体验   摆脱  观察  透过
2.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因果倒装句,强调的是“ 原因”
  b.“如此有力”说的是为了获得爱情宁可牺牲一切。
  c.“孤寂”指的是对生 命消亡的感受。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