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
2019-04-09师:问题解决了吗?谁来给大家谈一谈?(生举手,师随点一人)
生e:我认为愚溪表面愚,实际上不愚。
师:(颔首)为什么呢?
生e:在世俗之人看来,它很愚,因为'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但事实上它很美,因为它'善
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只是它这种美不被世俗之人接受和欣赏罢了。
师:嗯,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好,好!(生掌声)那么,现在就涉及到第二个核心问题了:既然愚溪这么美,而作者偏偏说它'愚',其目的何在?
生f:我认为作者这是正话反说,是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师:何以见得?
生f:作者给愚溪命名,是因'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且'古有愚公谷'之故。根据我查阅的柳宗元的相关资料可知,柳宗元'聪警绝众',很有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唐顺宗即位,王叔文、王伾等人发起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柳宗元受到重用,成为政治革新的中坚力量。由于改革触犯了权贵和宦官的切身利益,顺宗受手握兵权的宦官俱文珍的胁迫,将帝位让给太子宪宗李纯。宪宗杀死王叔文,逼死王伾,把柳宗元贬到荒凉的永州作司马。这对胸怀大志的柳宗元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其愤激可知。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只是'不合于俗'罢了。所以,当他看到秀美的愚溪无人问津时自然联想到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命运……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也就是说,在作者看来,'秀美'的愚溪和'寂寥'的自己其实是'智'的。当真是'同''''''''愚''''''''相怜,痴心不改'呀!(板书)好,请接着说。
生f:于是,作者悲愤无奈之情顿生,才正话反说,托物言志,借叙写愚溪之景来抒发自己遭贬见辱、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
师:真是精妙无比的分析!(生掌声大作)我想,到这个份上,老师也没有必要再饶舌了。
【点评】以数'愚'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和相关资料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正符合问题探源法的精义。
师:以上是同学们对课文内涵的探究、挖掘和对课文表现手法的分析。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解决一个行文技巧方面的问题:作者是如何巧妙布局,将愚溪七景叙写得井然有序的呢?
(生思考、讨论,举手。师随点一女生,一男生听错,倏然而起,生哄堂大笑。)
师:(莞尔)好好好,就是你。
生g:作者在介绍愚溪七景时先一个一个地引出景物,就像导游引着游客便走边看、逐个介绍景点一样……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同学们注意,这里'像导游引着游客便走边看、逐个介绍景点一样'很重要,这种写法就是所谓的'移步换景'。请继续。
生g:介绍到'愚池'时,就像是游客站在某地欣赏周围的美景一样。作者就是这样巧
妙布局的。
师:'站在某地欣赏周围的美景'的写法,就叫'定点取景'。这样,作者将移步换景和定点取景两种叙写手法融合使用,由线而点行文,自然使得叙写景物层次井然。大家今后在作文中也不妨试试这种写法。最后,老师归结一下问题探源法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利用这种方法完成课外作业:找出文中的典故,查阅相关资料,弄清其内涵,并分析其文中作用。好,下课了。我衷心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展示。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