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被刺教案

2019-04-08

⑹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父亲)死了”呢?
玛妮不是站在血缘的立场说的,而是站在追求和平的公众立场说这句话的。这名话既体现了她的悲痛心情,又体现了祖父被尊为国你的自豪感。按照印度的习俗,受人尊敬的人都被称为父亲。甘地是圣雄,公众都视其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另外,父亲又有一种“上帝”的意思。
⑺甘地在印度人们的心中处于什么地位?
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被尊称为“圣雄”,是印度民族运动的先驱。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为民族独立事业而进行的一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名师引领探索】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40年代初,曾掀起3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将印度拖入战争深渊,印度人民同英殖民统治间的民族矛盾激化。大战结束后,英殖民者为缓和印度人民的反抗和巩固殖民统治地位,采取镇压与怀柔两手政策。1918年7月,英国颁布标榜将在印度“逐步发展自治体制”,“逐步实现印度的责任政府”的《孟太古—蔡姆斯福改革方案》。1919年3月,又颁布继续采取高压政策的《罗拉特法》。《罗拉特法》的颁布,激起印度人民抗议怒潮,各地举行集会、示威和罢工。国大党为了掌握反英斗争的领导权,迫使英国让步,于1920年12月,在那格普尔会议上通过了甘地拟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方案”,宣布要以和平的合法的手段取得自主,并提出一个包括几个连续阶段的不合作运动措施。其主要内容有:拒绝英国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学生退出英办学校;立法机关、法院及政府中服务的人员离职;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提倡国货,抵制英货;在运动最后阶段拒绝纳税。不合作运动立即得到各阶层人民广泛响应。许多职员离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各阶层群众拒购英国商品,公开烧毁英货,并掀起自织土布的热潮。1921年国大党领导的不合作运动同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民族斗争的高潮。工农运动突破非暴力限制,全国许多地方发生起义和流血冲突,有的农村建立了农民自己的管理机构。1922年2月4日,发生了联合省曹里曹拉村农民袭击警察所,打死向群众开枪的21名警察和一名更夫,烧毁警察所和破坏铁路的事件。甘地指责曹里曹拉事件违反了“非暴力”原则,国大党发表告农民书,指责农民运动中的“不道德行为”。2月11—12日,国大党在巴多利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在全国无限期地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决议,要求国大党地方委员会动员农民交租纳税,规定今后只允许开展在国大党地方组织领导下的局部斗争。在英殖民当局血腥镇压和国大党妥协投降方针下,1920—1922年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宣告失败。
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印度民族矛盾,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重新高涨。在工农运动推动下,1929年12月,国大党拉合尔代表大会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30年1月底,甘地向印度总督提出的11项要求被拒绝后,宣布开展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78名信徒从阿麦达巴德出发,4月初到达丹地海滨。甘地等人一路上自煮食盐3个星期,以示公开反对英殖民当局的“食盐专卖法”。沿途许多农民和放弃职位的200名村长加入斗争行列。“食盐进军”点燃了全印抗英斗争浪潮,标志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甘地极力设法使群众运动限制在和平抵制的范围内。但群众斗争冲破规定,示威游行、罢工、抗税斗争继续发展,不少地区爆发了武装起义。英国殖民者使用两手策略,时而采取白色恐怖的镇压手段,逮捕甘地、尼赫鲁等运动领导人和十几万群众;时而召开圆桌会议,进行欺骗性谈判。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采取妥协退让政策,于1931年3月与英国驻印度总督欧文签订《甘地—欧文协定》,使群众斗争日趋低落。1934年5月,国大党宣布无条件终止不合作运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失败。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