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人》课文解读

2019-03-26

    我拿出一张钞票来,给了他,说:“回到你的家乡,你自己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因为送了这份礼,在婚礼的排场上我必须节省一些。我不能用我原来想用的电灯,也不能请军乐队,家里的女眷们感到很失望。但是我觉得这婚筵格外有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和他的独生女儿重逢了。
    与其说“我”在物质上帮助了这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不如说“我”以一个父亲的名义帮助了一个人实现了父亲的心愿。“我”在物质上受了损失,可是“我”的精神却达到极大的满足,“我”的形象在最后卓然立起。
形象概要
    敏妮——天真、活泼、顽皮、聪敏。
    喀布尔人——善良、朴实。
    “我”——有修养,有同情心,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写作特色
1.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善于运用真实的细节描写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中拉曼背的大口袋、那个小小的手印等细节,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作品情节的展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他的短篇小说在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往往用强烈的对比来加强作品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如在对待敏妮和喀布尔人交往的问题上“我”和妻子的态度就不同,这反映出“我”对人性的自信,而妻子则表现得胆小而谨慎。再如敏妮和喀布尔人的女儿同样大小,而敏妮却享受父母的爱,喀布尔人的孩子却不能够;再看:喀布尔人有女儿却不能照顾,只有把对女儿的爱和思念转移到对敏妮的喜欢上。
3.注意心理描写也是他的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
    作家在塑造人物性格时,非常注意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展示。比如,喀布尔人从监狱里出来想见敏妮而不得后说的一番话,就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4.浓郁的诗情画意是作家短篇小说的显著特点之一。
    小说的语言看似平淡无奇、朴实无华,但细品味,却是恰到好处,它们就像一个个音符,跳动着、变换着,使行文具有诗一样的美,画一样的美。用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余味无穷的诗的意境。
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喀布尔人》通过对喀布尔人与小女儿交往的记叙,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喀布尔小贩形象,反映了泰戈尔的平民文学的思想。
2.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挖掘和表现得极为深刻。
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