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 课文解读
2018-11-22《小松》
托物讽喻
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说理精当,寓意深长。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没在“深草里”。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由小转大。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主旨探究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子规》
1.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2.此诗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葡萄》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赏牡丹》
这是一首花王牡丹的赞歌,深层次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称许和赞叹。
《小松》
1.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暗含了诗人身世之慨。
2.这首诗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