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 课文解读
2018-11-22第一句写小松幼时生长在野草丛中,不为人注意。第二句,写小松逐渐长大后,人们才发觉其已高出周围的蓬蒿了。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眼光短浅的人啊,并不认识小松将为栋梁之材,等到大松“凌云”,方叹道:啊,它真高。凌云木:指必将凌驾云端的松树。后一 “凌云”指高高凌驾云端的状态。凌云,直上云霄,这里指高大。始:刚、方。]
时人对小松忽略了,等到它高耸入云后才来称赞。这种称赞又有多大意义呢?只有世上有识材之人,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多加爱护、培育,这样才有意义。故诗人感叹:“时人”目光短浅,不会将小松看作栋梁之材,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的“不识”被忽视掉啊!
名家赏评 杜荀鹤近体直摅胸臆,有一唱三叹之妙。(清•胡寿芝《东目馆诗见》,清嘉庆刻本)
晚唐诗人有佳句而多俗言者,杜彦之荀鹤是也。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诗话续编》本)
结构巧解
《子规》
前两句,写杜宇化鸟。后二句以反诘语,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的感情。
《葡萄》
前两句,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后两句,写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赏牡丹》
前两句先评赏芍药和芙蕖。后两句正面写牡丹。
《小松》
该诗分两层,分别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小松和时人两个角度言志。
写作特色
《子规》
托物言志
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俗中见奇,翻出新意。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葡萄》
咏物言志
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和最后要获得“满盘堆马乳”,需要“倒复扶”和“添竹引龙须”,就是人的帮助。这首诗其实表达了诗人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赏牡丹》
烘托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这两种名花的赞誉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两种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两种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用对比手法来称颂牡丹。芍药美丽娇艳,但缺乏品格;荷花静洁高雅,但缺少真情。唯有牡丹,雍容华贵,典雅端庄,称得上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