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2018-11-02

                                                                           
四、精讲点拨: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更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又是对当时社会抛弃人才的控诉。
    写作技巧总结: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3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色彩浓厚。5结构严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运行。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阅读课文“寻声暗问弹者谁”至结尾,完成练习。
1、下列对所选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的心情:本不愿意出场但又不得不出场。
b、自“转轴拨弦三两声”起十二句起写弹琵琶的全过程。从调弦、弹奏到收束,写得非常具体。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出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c、自“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绿腰》”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是对琵琶的正面描写,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2、对《琵琶行(节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排比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调、音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琵琶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b、诗人写音乐旋律的变化时,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c、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d、全诗的主旨体现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上。诗句将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沦落”二字,他们都有从兴到衰的不幸遭遇,诗人借以抒发了他被贬后失意消沉的抑郁情绪。这一诗句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仕途的险恶。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