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动而丰富的比喻予以形象的表现,
集中评述《孩儿塔》宣传革命、动员革命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势酣畅,充分抒写出作者对革命作家、作品和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此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的萃集之处。
由人物性格到作品的意义,由对人物的描写到对作品的评价和讴歌,这是一个飞跃。也是学生借读课文的飞跃。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采用自读和集体朗读的形式,体会字字句句的分量。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肯定白莽诗作的战斗精神,同时在这篇不同寻常的序文中,显示了自己的强烈的情感,远见和战斗精神。
理解作者“诗一样的语言”,进一步强化作者深沉的感情。
结合全文,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深沉、炽热的情感。
1、梳理文章段落层次
2、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1、①写序的起由。
②会议白莽的音容笑貌。
③想要为亡友遗诗作序,但又难以兑现。④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
⑤点明《孩儿塔》的价值。
2、①凄凉、惆怅。
天气不好,时局动荡,身患重病。
②更加惆怅。
重新想起一个年轻而惨遭杀害的战友。(回忆,怀念)
给亡友遗诗作序,却有不能详加评析的难处。 (愤懑)
③跳出惆怅。
对白莽作品的赞美
对革命胜利,对无产阶级及其文学充满信心。 (感到欣慰,充满战斗精神)
通过梳理文章思路,再加以自读、朗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理解关键语句“这就是我更加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思想感情的。
总结全文
1、思考整体感受到课文都写了些什么?
2、如何理解“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1、 表达了作者对白莽的怀念、赞颂、评价。
2、 点明价值,即使没有作者的序文,白莽的诗作依旧会流传,还有很多前赴后继的战友不会忘记他的。
理解作者评人评诗的写法。
理解含蓄而意味深长的结尾。
布置作业
1、阅读《别了,哥哥》,加深对白莽的了解。
2、阅读《让死的死去吧!》,《血字》等诗作,结合鲁迅的评价,写100字的鉴赏。
3、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深沉感情。
完成作业。
读写结合,真切感受白莽诗作的战斗性,理解作者的评价。
思路点拨
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阅读。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资料,先期了解白莽生平、诗歌,鲁迅的作品等相关内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和鉴赏,最好以演示文稿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接着,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经过教师的点拨,共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情感思路、战斗精神、人物描写、修辞手法(比喻和排比)和“诗一样的语言”等。
练习举隅
1、从白莽外貌描写看鲁迅白描手法的运用。结合《药》、《孔乙己》、《祝福》等作品。
2、鉴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替换词语中比较:
①东方的微光(曙光,阳光),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② 林中的响箭(利箭),使视觉转化为听觉,使人惊心动魄。
借助资料,运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特色。
鲁迅: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