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论语2
2017-03-14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备课、教学参考(二)八、周而不比[课文理解]本章重在论述如何对待他人,与上一章如何对待个人,都是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与人交往中应“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要善于识人,正确对待别人缺点,正确认识朋友,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 [课文解读]一、《论语》由于文辞简约,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需要联系有关章节及《论语》以外的材料加以判断。如5·17章,“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是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4·26章及12·23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第一种说法更为有理。联系4·26及12·23两段孔子的“交友之道”,孔子认为交友过度频繁,反而会使朋友疏远,劝导朋友也应忠言相告,而不听则作罢。而晏子因“善与人交”,在交往中让朋友了解他而敬重他。据史书记载,晏子是春秋齐国的贤相,很为人敬重。朱熹在这段语录下引“程子”(北宋二程)之论说:“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二、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根据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主要表现在“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为友,以友辅仁”,而不是朋比为奸。又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交友也应有度。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三、选择《论语》中格言,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对这些格言的特点简要分析,并围绕“交友”(或其他话题),每人拟五条思想火花,在壁报上交流。(略)[文言练习]四、解释下列词语。 党:《说文解字》:“党,不鲜也。”但这本义不通用,用其后起之义,即古代地方户籍编制单位,五百家为一“党”。引申为“亲属”、同类朋辈、等类、偏私偏袒及政党等义项。所以,“群而不党”(偏私偏袒),“各于其党”(类别),“党同伐异”(同类、朋党),“乡党”(乡里),“党派”(政党)。 比:《说文解字》:“比,密也。”引申为亲近、齐同、并列、相连相接等义项。所以,“比而不周”(亲密,这里指不正当的勾结),“比肩而立”(并列),“鳞次栉比”(相连),“比及”(相接)。 与:《说文解字》:“与,党与也”,本义指朋党,引申为盟国、友邦、随从、亲近、允许、支持、同类、等待、交往、给予等义项。又作介词(与名词构成介词结构)、连词(连接名词、代词及句子,表示并列)。又同“欤”,作句末疑问语气词。所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前一与作连词,后一与参与,这里作事君),“岁不我与”(等待),“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两个与均作亲近、交往解),“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参与)。 道:《说文解字》:“所行道也。”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路程、行程、取道、经过、种类门类、方位、方法、技艺、宇宙万物本原、事理、规律、政治主张与体系、好的政治措施和主张、道德道义、讲述、知道、实施实行、疏通引导等义项。所以,“忠告而善道之”(讲述),“道之以政”(实施、实行),“道千乘之国”(取道、经过),“志于道”(正道,好的政治主张),“中道而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