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次联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明。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第三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句中一个“逢”字,将白发与秋色融入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兴寄无穷。而上句 “秋”、下旬“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末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6、《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赏析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作者介绍】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与岳珂酬唱,并有词寄辛弃疾。词风沉郁苍凉,亦近辛派。著有《竹斋诗余》。毛晋跋其词,以为“不乏宠柳娇花,燕目行莺目亢等语,何愧大晟上座”。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亦称:“黄机《竹斋诗馀》,清真不减美成。”皆认黄机源出周邦彦。然所见仅其婉丽一面。《四库总目提要》推其赠岳珂诸词,“皆沉郁苍凉,不复作草媚花香之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复举其《虞美人》“书生万字平戎第,苦泪风前滴”之句,以为“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赏析】《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是一首沉郁悲苍的抒情小词,江山易帜、国运不昌之恨同英雄失路功名难就之悲互相凝结,表现了沉重的民族忧患和人生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