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教学设计


• 
• 1.本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依长段来看,属_____;从分段来看,是________。
• 2.词的上阕由自然界的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_,并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_______,所嗅之气:______,表现了战斗者的一种_________心情。
• 3.词的下阕先实写秋风劲吹的秋天不似春风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转,指出“胜似春光”的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对打破旧世界的战场上的秋风进行了赞美,而实际上是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当时背景及上阕“战地”来回答。)
• 4.“寥廓”一词在课文《沁园春 长沙》中是指___________,在此处应解释为__________。
• 
• 
• 六、课堂小结
• 1.用语形象生动
• 既形象又凝练,如:独立、染、争、击、翔。
• ①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词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词人正遭受军阀的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是何等的坦荡从容。
• ②染,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的《西厢记》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 ③争,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 ④“击”便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勇猛的雄姿展现出来,如果用“飞”字太一般了。
• ⑤翔,用飞鸟盘旋回飞的状态来描写游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畅游时的那种轻快自如的神态。)
• 2.思路
•  立—看—怅—问—忆—记
• 
• 3.立意
•       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 
• 
• 
• 七、配餐练习
a.背诵这首词,抄写书上的注解,细细品味此作的精妙词句广阔境界和思想感情。
b.查询毛泽东的相关资料和诗词,摘录几首你喜欢的诗词。

3/3